6月16日,来自苏州的张丹将一封感谢信寄送到了南通远洋钢构公司和南通市中心血站,感谢信讲述了她母亲罹患白血病后需长期使用血小板,母亲退休前所在单位——南通远洋钢构公司和中心血站为她做的一些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同时也折射出了患者在使用成分血时血站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母亲突患白血病 治疗急需血小板
我母亲陶桂珍是南通远洋钢结构有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后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幸福的生活却于2013年6月戛然而止。由于白细胞数量总是偏低,还伴有长时间的低烧,后来经过检查,原来是患上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月27日,她住进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医生给她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同时要进行化疗。
化疗对母亲精神和身体都是痛苦的折磨。当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她的身体各项指标都降到最低值,医生告诉我妈妈需要输注血小板,若血库紧缺时申请不到则需要自己家里找人去互助献血。因为我是家中独生女,高中毕业之后就到苏州上大学,毕业后又在苏州工作、成家了,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多不在南通,之前的同学、朋友关系早已疏远,而家里的亲戚朋友对此都有些避讳,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从未经历过大事的我显得手足无措。
危难时刻工会、血站伸援手
就在我东奔西走到处找人捐献血小板时,母亲原单位的工会领导前来医院来看望母亲,除了给予慰问之外还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此时我们向工会领导说出了希望能帮忙解决妈妈血小板一事,没想到领导们听说此事后,当场就打电话给公司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捐献血小板,并且致电市中心血站恳请血站给与最大限度的支持。尽管公司领导们十分热情真诚,但是我还是没抱多大希望。因为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如此避讳,更何况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凭什么会为不认识的人献出自己宝贵的血小板呢?
在我们无望等待的时候,母亲则因为有时没有血小板的及时输入连抬下眼皮讲句话都很困难。仅仅过了一天,护士忽然告知我们说有血小板可以输了,惊喜之余我们得知,这宝贵的血小板是公司组织工人捐献的。工会领导告诉我,由于我们单位是南通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血站领导明确表态,妈妈的血小板一定优先供给,之后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母亲先后18次使用血小板,绝大部分都是血站通知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和母亲单位员工前来捐献的。
大爱换来母平安 感谢所有好心人
随着那一滴滴宝贵的血小板流入母亲的血管,渐渐地,她的眼睛有了光芒,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些了,整个人都有了精神,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液体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后来母亲和我说:“输血小板之前,她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和死的边缘,连呼吸都变得吃力了,输过血小板之后,就像是有一双充满力量的手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种感觉就像是重生了一般神奇。”
的确,正是这一袋袋救命的血小板,让我母亲的生命又有了延续下去的可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母亲也正一步步走向康复。
今天,我要代表我的母亲,感谢那些在紧急关头为我母亲伸出手臂的英雄,向所有为她捐献过血小板的叔叔阿姨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用爱心和热血,托起了母亲生的希望!同时,我也要感谢血站人为我妈所做的一切努力!最后,我衷心地感谢南通远洋钢结构有限公司,对于一名退休的工人,你们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母亲能够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血小板有时“断供” 呼吁更多人参与
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陆小鹏向记者介绍:向陶桂珍女士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鲜见,今年上半年(1.1-5.31)市区医疗单位共向临床申请血小板1823个治疗单位,而血站能提供的仅仅是1574个治疗单位。由于血小板的保存期仅仅只有5天,一般采取临床有需求时向血站申请预约,血站再通知成分献血者到青年路献血屋进行捐献,检验合格后再发往临床。而当医院向血站申请后,血站在成分献血志愿者库中寻找对应血型献血者时,常常会遇到献血者不在本地、联系方式变更、工作原因走不开、女性生理期等因素,造成临床用血申请有时不能及时得到充足供应,在此也恳请大家理解。血站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为广大患者及时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市区有苏北、苏中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综合医院通大附院,前来救治的急、重病人很多,这些患者很多需要使用血小板,更加剧了临床和供血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也呼吁身体健康的适龄公民,在参加无偿献血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加入到成分献血中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